寒露至,防秋燥,巧锻炼,莫“悲秋”
日期:2015-10-29 11:02:02 来源:南京市中医院
防燥宜润肺
从“寒露”开始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。从中医角度上说,这节气最大的特点就是“燥”,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。这段时间,人的汗液蒸发较快,则常出现皮肤干燥,皱纹增多,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,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。自古秋为金秋也,肺在五行中属金,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,“金秋之时,燥气当令”,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
防燥在饮食上可以选用百合、银耳、梨这些食物。防寒则可以食用一些猪牛肉、淡水鱼,也可以吃一些萝卜,还能化痰。专家个人推荐百合,因为百合的适应人群比较广。除非脾胃特别虚弱,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。此时的饮食,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少吃辛辣刺激、熏烤等类食品,中医认为,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。而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此时辛辣的食物会对身体伤害比较大。
另外,秋季天气干燥。人体皮肤感觉比较干,严重的还会出现干裂的情况。所以,建议保持室内的湿度,可以在家里放置一个加湿器。同时也不能忽略涂抹
护手霜、护肤霜这些产品。这些能够保护皮肤,起到一个滋润的效果。秋季“巧”锻炼
锻炼一直是国人们比较推崇的,也是很好的的生活理念。不仅是老年人选择去公园锻炼,现在年轻人也会时常去健身房。但是,锻炼也要注意节气的变化。
针对老年人,在我国寒露过后,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下降,雨水减少,已经能够明显感受到“寒”的感觉了。平时晨练就要多穿一些衣服,注意保暖。此外,锻炼也要适度,避免剧烈运动,尽量不要出汗,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针对年轻人,寒露过后,爱美的姑娘也要收起自己的凉鞋,更要穿上袜子。小伙子也可以收起自己的短袖短裤,换上秋装。在健身房里也不能仅仅穿很单薄的运动服了。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,这样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。
情绪“莫悲秋”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好像一到秋季,想到的心情就和“悲”联系在一起。也许是“寒露”过后,气候渐冷,日照减少,风起叶落,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,出现情绪不稳,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。此时,保持良好的心态,因势利导,宣泄积郁之情,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。
所以,趁着天气凉爽之际,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,约两三好友,选个气候宜人时候,出去秋游一番。大可以不伤春悲秋,而是抱着欣赏丰收果实的心态,看待周围的事物。秋季登高也是很多地方的习俗,注意防寒保暖,“寒露”之后露水增多,且气温更低。带上一件厚外套,也能够享受秋日登山的乐趣。
事实上,每个节气有每个节气的特点,我们只要顺应这个时节的特点来饮食、锻炼、起居,就是合时宜的。
身体别“冻”着
民间常说“春捂秋冻”,其中的“秋”主要还是指初秋,寒露过后已经是深秋了,此时要注意添加衣物,防寒保暖,尤其是早晚凉。在日常的服饰方面,风衣配上围巾是不错的选择,有效保护自己的温暖。